日前,一篇《阿里P7員工得白血病身故 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》的文章,將長租公寓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。一時間,引發了人們對自身健康安全的關注和焦慮。
9月3日,自如CEO熊林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,對于飽受質疑的自如裝修甲醛問題,目前已采取相關措施:針對現有客戶,有所疑慮可以免費檢測;下架所有首次出租的房源,檢測安全之后再上線。
直面問題、態度誠懇、措施積極,這讓追求高品質生活的租客們稍稍松了口氣。然而,身為“優質租房品牌”的自如,甲醛超標事件已不是首次。去年底,《新京報》就曾曝光自如等租房中介提供的房源,都是剛剛裝修好就對外出租,經檢測確實存在甲醛超標問題。
甲醛是室內裝修和建筑材料釋放到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,具有潛在的致敏、致癌、致畸性。我國的室內空氣標準規定甲醛含量不能超過0.08毫克/立方米,研究顯示,高濃度的甲醛污染可能引起細胞突變和癌癥,包括白血病的發生。業內公認,在非冬季節、保持通風的條件下,新裝修房屋也要最少三個月的時間后才可入住;4—6個月則是比較科學的甲醛揮發時間,具體還要取決于裝修的材料優劣和房屋情況。
按理說,每一間出租房在交付租戶前,都應該通過基本的質量檢測,不僅包括甲醛檢測,還有房屋質量、家居安全等檢測。然而,這些程序在目前的市場交易中鮮少露面。
不僅如此,一些房屋租賃企業為追求快速盈利,壓縮在收房、裝修、運營方面的投入,在租客需求量大、租房行情火爆的當下,甚至還存在邊裝修邊出租、裝修完幾天后就入住的情況,根本無暇進行有效的通風處理。
這些甲醛超標的自如房源相繼出現,歸根結底,是因為租房市場缺乏一套完整的居住體驗評價體系,對于中介裝修房的空氣質量標準還處于空白,更沒有健康安全方面的評估限制。
一味地跑馬圈地擴張市場,忽視租戶的舒適度甚至健康安全問題,長租公寓的野蠻生長只能猶如曇花一現。顯然,安全問題不能靠企業自律,也不能靠消費者自我把關,強制和全面監管才能筑起安全底線。
不要讓向往美好生活的租戶再受“毒房子”的傷害。我們需要的是,自如拿出大企業該有的擔當和魄力,發自內心地自查、糾錯、賠償,從制度、管理上杜絕類似事件不斷地發生。
我們也更期盼,室內空氣質量應成為住房租賃信息公開的“標配”,國家盡快完善房屋租賃行業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制度,對租賃行業的準入條件、退出機制和懲罰措施作出明確規定。針對大企業發生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個案,建議監管機構開出的“罰單”要和企業的經營規模、產生的社會危害相匹配,必須超過它因違規而獲取的利益,因為罰到肉痛,才能讓他真長記性。